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步履不停:立案庭庭长的一天,在细微处擎起公平的支点

  发布时间:2025-06-27 18:10:03


2025年6月23日,阴,微风

地点:驿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

07:40

      晨曦微露,立案庭庭长殷长河的身影已出现在诉讼服务中心。走进办公室,他第一时间梳理起当天待办清单:紧急案件标记、重点工作部署、待审阅的卷宗……

      叮铃铃,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这是今天电话铃声响起的序曲。当事人打电话询问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立案进展情况的,殷长河耐心回复,细心解答,由此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07:50

      殷长河刚走出立案大厅,便被一位面露焦虑的当事人拦住询问立案流程。他停下脚步,耐心解答——这不过是今天无数次被“拦截”的开端。口袋里的手机又震动起来,他一边安抚眼前的当事人,一边快速接起电话处理辖区街道另一起群体性纠纷的初步反馈。

      随后,他开始了例行的窗口巡查:工作人员是否全员准时到岗制服是否规范整齐安检设备运行是否顺畅便民设施是否触手可及。在与窗口人员的简短交流中,他细致了解昨日立案堵点、难点。期间,手机铃声不断响起,他不得不数次中断谈话,迅速处理线上的咨询或指令下达。以一句叮嘱凝聚团队共识:“大家打起精神,时刻以‘如我在诉’之心,面对每一位当事人。”

08:00

      诉讼服务大厅正式开启,也开启了殷长河“应接不暇”的时段。他化身流动的“咨询台”,接待络绎不绝的群众和代理人。面对因材料不全、不符要求或管辖异议而情绪激动的当事人,他始终沉稳如山,用法律条文清晰释疑,指明补正路径。更指导窗口灵活运用“容缺受理”机制,对非核心材料允许后续补充,确保当事人立案“只跑一次”的承诺落地生根。而他的手机,仿佛长在了耳边,手机铃声不断响起,或是部门同事的请示,或是对于把握不准的案件与业务庭法官电话沟通或是其他单位协调工作的来电。

08:30

      助理小李匆匆前来请示一起涉及“府院联动”的敏感案件。“立即发函!”殷长河指示果断,“务必请相关部门及时介入协调,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话音刚落,又一个电话接入,他快速接听,是处理另一位律师询问先行调解情况。这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对于涉众广、关乎民生的批量案件,他深入研判后迅速激活“府院联动”机制,主动对接辖区政府及基层组织,力促纠纷在先行调解消弭。这不仅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更是实实在在地为当事人卸下诉累之负。

09:10--11:10

      挑战接踵而至。部门同事不断带着疑难复杂案件前来请示:管辖权争议、案由定性模糊……殷长河化身“定分止争”的枢纽,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迅速研断,确保立案通道高效畅通,守护当事人对司法效率的信任感。而他的办公环境,始终伴随着电话铃声、通话声和面对面的交流声交织成的独特“背景音”。

11:30

      作为支部书记的殷长河又准时出现在党员支部大会现场。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思想引领亦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基石。难得的会议间歇,他悄悄将手机调至静音,但屏幕依然不断亮起,提示着未接来电和待处理的信息。

15:10

      下午2点50分,短暂部署立案庭工作后,3点10分,殷长河的身影又出现在院审委会议室。民事专业法官会议及其他重要决策场合,他必须出席——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发表专业意见,协助厘清审理方向;同时汇报立案态势,将上级精神精准传导至立案一线。会议中,他的手机在桌面上无声地震动着,屏幕显示着数个未接来电。

16:00

      会议一结束,殷长河并未返回办公室。为了化解一批涉及群体性买卖合同纠纷的案件避免当事人来回奔波他叫上助理,匆匆驱车赶往驿城区农业机械技术中心进行调查走访,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核对材料、办理交接手续,整个过程高效而有序阳光照射在归途的车窗上,他已在脑海中构思着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更有效地组织下一步的调解工作。

17:10

      带着刚刚获取的材料,殷长河回到立案庭的“主战场”。堆积的文件、待签批的材料、需协调的个案……他如同经验丰富的舵手,在立案事务的繁杂航道中沉稳穿行。电话依然没有放过他,协调处理、解答疑问、布置任务的通话,几乎填满了这最后一段工作时光。

19:54

      窗外的天色渐沉,立案大厅恢复安静,但庭长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殷长河复盘全天工作:立案数据、先行调解进展、“两状”推广实效……在总结与反思中,次日的计划逐渐清晰。厚厚的工作笔记上,墨迹未干,已为明天的司法守护写下了序章。

在琐碎中擎起天平

      立案庭,是群众接触司法的第一道窗口,也是矛盾最易激化的前沿。日复一日,殷长河庭长如履薄冰地穿行于程序要求与群众焦虑之间,在法条与人情的张力中寻找平衡点。他的一天,是无数法院立案工作者的缩影——没有惊天动地的审判槌响,却以分秒必争的耐心和专业,在程序流转的细微之处,默默夯实着公平正义的基石,从窗口前的释法明理,到会议室内的专业研判,再到为化解纠纷而奔走取证,他的身影覆盖了司法为民的每一个环节。那部几乎永不沉默的电话,承载着当事人的焦灼询问、协同部门的联动呼唤,是他倾听诉求、化解矛盾、传递司法服务温度的重要通道。让冰冷的法律条文,在每一次倾听与回应中,传递出司法的温度与力量。这日复一日的坚守,正是“司法为民”最朴素的注脚。电话铃声与奔波的脚步,共同谱写着立案庭永不掉线的服务承诺,在琐碎繁杂中,串联起守护公平的执着与担当。


责任编辑:政治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