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突袭:从冷气痕迹到开门见警
案件一
清晨七时许,执行局副局长李东霖与书记员已驱车抵达某小区。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线索及对被执行人银行流水中多笔消费记录的研判,他们确信这次“突袭”会有收获。门敲了许久,里头静悄悄的,他从门缝中渗出的冷气判断室内很可能依旧有人,于是决定继续蹲守。
经过耐心的等待,终于,门开了。面对一直声称“没有钱”的被执行人牛某某,李东霖说:“收拾一下,跟我们到局里说吧。”这一刻,晨曦穿透走廊的窗户,照亮了制服上的法徽。
这,只是他一天中第一个现场。
统筹全局:从现场执行到案件管理
八点十分,李东霖带着被执行人回到执行局,正值当日集中执行动员会。驿城区法院近年来持续开展集中执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是驿城区法院2025年第77次常态化集中执行活动。
动员会后,他迅速安排书记员跟进被执行人牛某某,自己则转身扎进文书工作——审核财产处置文件、签署合议庭笔录、并联系确认下午的行程安排。作为副局长,他既要带队冲锋,也要统筹分管工作。高效协调与多任务处理,是李东霖日常工作的常态。
技术执行:公告张贴中的学问
案件二
四十分钟后,他已出现在“蓝天世贸中心”大厦。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中,被执行人名下房产就在这里。由于业主始终不出面,此次前来是为了张贴腾房公告。
他与书记员一同张贴,并解释,贴公告不仅仅是送达和告知,也有一些“功能性”作用。贴在门缝上的公告可以辅助判断房屋的使用状态,确认近期是否有人居住,是否存在可能的优先购买权人。语言间,流露出执行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技术含量”。离开现场前,他存下了物业管家的电话,在赶往下一个现场的途中,电话联系了物业管家,询问业主有关信息,得到的反馈与其掌握的情况一致。
阡陌寻人:司法温度下的希望追踪
案件三
结束张贴,他又匆匆赶赴刘阁街道办事处西高社区。这次要找的,是一位带着三个孩子在外地务工的高某某。在此前与高某某电联中,高某某自称在外地务工。社区工作人员透露,原户籍地址早已拆迁,安置房却烂尾十多年。当事人漂泊在外,音信难觅。
李东霖没有放弃,在卷宗上记载了下一步执行方案,查找务工地点、保持与社区联系、通过村委寻找亲属线索。“执行不能停滞,有一点希望就要去试试,这样就算最后执行无果,也对得起职责,对得起良心。”
民生关怀:执行中的温度与坚守
案件四
九点五十分,下一个目的地是沙河店沙东村。这是一起未成年人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被执行人崔某某是孩子的监护人,从村委了解到被执行人崔某某是脱贫低保户。找到被执行人家,仅有两个未成年孩子在家,大人不见踪影。等待无果,他开始前往下一个执行现场,并记下了这个需要“再回来”的点。
下一个现场位于沙河店山湾村,向村委会人员了解到,被执行人在该村“查无此人”属“空挂户”。找人无果,他决定返回沙东村,再去看一眼崔某某。
折返的决定,成了这个案件的转机。
崔某某正好在家。面对执行人员,他起初推诿、不愿配合,考虑到崔某是脱贫低保户,又单亲独自在家照顾两个未成年子女,李东霖没有采取强硬措施,而是请来村委会协调,耐心释法明理。最终,在村委会的见证下,崔某表示,因今年气候干旱,收成不好,暂时确实没有还款能力,但其承诺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尽最大努力还款。
准备返程时已十二点,返程途中,李东霖解释道,拘留是惩戒措施,不是目的。对被执行人,我们要秉承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区分“失信”和“失能”,采取不同的措施。崔某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以务农为生,今年确实困难。等到秋收,看能还多少,我们再研究是否符合司法救助条件。
执行之中,有力度,也得有温度。
日昳破局:多方协调中的执行智慧
下午三点半,刚结束团队长会议,李东霖就快步走向小会议室。那里有一位问题楼盘的负责人正等待沟通。因可能涉及系列案件,双方提前沟通,协调后续进展,力争把工作做在前端,施良药于未病。
四点四十分,警车再次驶出法院。匆匆赶往某街道办事处,处理某实业有限公司合同纠纷系列案。在见到几位申请人,李东霖迅速与街道办主任沟通,了解被执行人债权债务现状,现场制作协助执行通知书,并与申请执行人沟通了处置被执行人其他财产有关事宜。
日暮定分:担保约束下的责任闭环
回到执行局,已是晚间六点。
书记员汇报,上周查找的某侵权纠纷案,经过沟通和催促,被执行人把剩余执行款项足额缴纳,已经履行完毕。此外,清晨带回的牛某某找了担保人,希望能够暂缓执行。李东霖立即与申请执行人联系,申请执行人明确表示同意后,他转身对担保人郑重说明:“务必督促牛某某还款,否则两个月后,我们将同时对你启动执行程序。”
夜间研判:复杂案件的精准把控
夜灯初上,工作未止。
执行局副政委陈游抱着一摞材料走进他的办公室,几件执行异议案件亟待审查。被执行人被撤销机构后主体变更案、涉再审审查的案外人执行异议案、涉破产和解的执行异议案……两人逐案分析、研讨查明的事实与法律适用问题,直到晚上七点多才暂告一段落。
一日将尽:执行局副局长的感悟与思考
七点十分,李东霖终于能坐在办公桌前,审批各类财产处置文书,梳理全天工作,并准备次日工作安排……这一切结束时,窗外早已繁星满天。
从黎明至深夜,从城市楼宇到乡村院落,从执行实施到审查异议,这就是执行法官李东霖最普通的一天。执行工作重在平时,重在积累,琐碎而奔波,也常常面临挫折。但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敲门、沟通、协调、研判,才能一步步将纸面的判决兑现成为群众摸得着的正义。
用脚步丈量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用专业与信念守护着法治的尊严与温度,正是当代执行法官的真实写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