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袍青春启幕,梦想照进现实
2023年,怀揣法官梦想的田英通过层层选拔,如愿加入驿城区人民法院,担任民一庭法官助理,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全新篇章。
厚厚的卷宗、紧凑的日程和接连不断的来电,构成了她日常工作的主旋律。尽管忙碌,田英却感到无比充实。“每一天都在靠近自己最初的梦想,”她这样说,“能够身穿制服、站在正义的一线,是一种荣幸。”
对她而言,这份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梦想的落地与延续。在驿城区人民法院的每一天,她都脚踏实地,步履不停,用专业与热忱书写属于自己的法治故事。
2 团队协作,审判工作的前瞻性布局
早晨7点50分,田英已经坐在办公桌前。作为张建军法官的助理,她已经提前安排好了当天的工作事项。桌上叠放着多本卷宗,电脑屏幕上闪烁着日程提醒。
8点整,团队会议准时开始。张建军法官梳理着当天的案件,提醒团队成员工作要有前瞻性,细致交代每个案件的注意事项和需要收集的材料。
会议结束后,田英拿起电话联系当事人:“喂,您好,请问是吕女士吗?我是驿城区法院民一庭法官助理田英...”开庭前提醒当事人,已经成为田英的工作日常。她深知,每一个电话都关系着庭审能否顺利进行。
3 法律学习,持续充电的专业素养
8点半,民一庭组织全体法官和助理学习最新司法解释。会议室里,大家针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展开热烈讨论。
“我认为这一条应该这样理解...”庭里刘法官提出自己的观点,“第十七条这里是不是应该...”田英认真地记录着法官们的不同见解。
“每个案件都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学深悟透每一条法律。”她说,“这种会议正是我学习积累的好机会,每个法官的办案经验都是我要学习的。”
4 观看阅兵,感受国家力量
上午9点,田英和同事们来到六楼会议室。院里组织全体干警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直播。
当气势恢宏的空中护旗梯队、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威武雄壮的装备阵列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时,观看现场的干警们心潮澎湃,不时响起掌声。
田英注视着屏幕上受阅官兵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心中涌起强烈的自豪感。她注意到,当镜头扫过戴着满身勋章的抗战老兵时,许多同事自发鼓掌致敬,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
5 下乡寻人,司法送达的艰辛之路
9点50分,田英和书记员小李带着卷宗出发前往汝南县小方庄村。这是一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件,被告赵某某通过电话、邮寄、电子送达均联系不上。
车辆在乡间小路上颠簸行驶。到达老君庙镇后,他们先到户籍大厅查询信息,然后赶往小方庄村委。村委会里,村干部看着起诉状,摇摇头说:"赵某某啊,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有一位老父亲患病在床。"
经过多方打听,终于通过大队找到了赵某某的联系方式。回到车上,田英立即拨通电话:“您好,我是驿城区人民法院民一庭的法官助理,关于王某某诉您的案件...”电话那头的赵某某表示会积极配合诉讼。
6 多方奔波,调查取证的艰辛
接下来,他们赶往水屯派出所,调取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被告公司法人的户籍信息。派出所里,田英仔细核对材料,确保调取的信息准确无误。
随后又前往木材公司家属院,寻找另一起案件的被告。老旧家属院里,住户大多已经搬迁,留下的几户人家也表示不认识要找的人。烈日当头,田英和小李询问了小区门卫、附近商铺,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7 回到法院,及时汇报与沟通
回到法院已将近正午,田英顾不上休息,找到刚开完庭的张建军法官汇报“出门找人”的进展。
“赵某某已经联系上,答应会主动应诉。但住在木材公司家属院的被告还是没有找到,可能需要公告送达。”田英一边擦汗一边汇报。张法官点点头:“辛苦了,下午再试试其他方式联系。”
8 庭审辅助,司法公正的细节把控
下午三点,田英约见一起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案件的原告代理人。审判庭里,她仔细询问案件细节:“其中两名被告已经发布放弃继承声明,你们是否考虑放弃对该被告的诉讼?”
她同时提醒代理人:“请务必在举证期限内提交全部证据材料,否则可能面临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四点半,一起复杂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开庭。她专注地记录争议焦点,不时标注需要进一步查明的细节。跟着法官参与庭审,辅助当事人交换质证,归纳争议焦点、法官的发问内容与技巧,参与庭审、倾听当事人诉辩意见,更便于田英草拟裁判文书。
9 笔耕不辍,字斟句酌
回到办公室,田英开始了一天的“修炼”:草拟裁判文书初稿。
面前摊开着厚厚的卷宗、庭审笔录、证据材料、法律依据。她需要梳理争议焦点、分析证据效力、寻找法律依据、构建裁判逻辑。每一个用词、每一个结论,都反复推敲。
有时遇到了问题,她会起身去翻阅法律条款,或者去请教员额法官。一份合格的裁判文书初稿,凝结的不仅是法律知识,更是对事实的尊重、对逻辑的严苛、对当事人权益的慎重考量。
10 夜幕下的伏案时光
当夜幕降临,法院办公室里依然亮着几盏灯。那些灯光下,是和田英一样仍在忙碌的同事。
判后答疑、讨论案件、联系明天需要开庭的当事人、整理卷宗、完成初稿...晚上8点,田英终于关上电脑。一天的工作结束了,但她的内心充满成就感。
“每处理好一个案件,看到当事人满意的笑容,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田英笑着说。街道上灯火阑珊,这个年轻的法官助理身影渐行渐远,但她为司法事业付出的热情与努力,却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
送达、审查诉讼材料、案件研讨、提出诉讼争执要点、归纳与摘录证据、协助法官进行法律研究、起草法律文书——这就是法官助理田英的一天。
展望未来,继续前行
“入职两年,从初阅卷宗的生疏,到如今能独立高效完成庭前准备、证据交换、文书起草,协助法官开展调解与判后答疑。每一项看似基础的工作,都是司法程序有序推进的一环。在这两年的工作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法律并非孤立条文,而是承载群众权益诉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载体,也见证了每一份判决背后对公平正义的细致考量。未来,我将继续以专业态度履职,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为司法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每一天的忙碌,都是向着法官梦想迈出的坚实一步。在田英看来,每一个案件的妥善处理,不仅是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也是对自己法官梦的滋养。她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披上法袍,敲响法槌,为实现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